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信息中心 学院动态 正文

学院动态

数理大讲堂2025年—8期|浙江大学王逸璞研究员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来源:数理学院 浏览人数: 发布时间:2025-05-26

为促进学院学风教风建设,浓厚学术研究氛围,拓展师生学术视野,促进师生科研进步,我院自2020年开始建设“数理大讲堂”平台,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交流。2025年5月23日上午10点,应我院熊伟副教授邀请,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逸璞研究员在数理学院3B205学术报告厅作题为《磁振子-微波强耦合在新奇光子态探测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

腔磁振子学近年来受到理论和实验学者的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该系统具有很好的可调性和丰富的物理效应。例如,通过将磁振子与超导量子比特耦合起来,可以实现对单个磁振子的量子调控,进而制备其量子叠加态与纠缠态;通过引入声子和光学光子等多自由度耦合,可以构建更加复杂的混合量子系统,用以完成更加复杂的量子信息任务以及揭示更加新奇的量子效应。

王逸璞研究员在本次报告中,首先介绍了他在非厄米拓扑光子边界态的精确探测方面的最新工作。他们利用微波谐振腔实现了PT对称的非厄米拓扑SSH模型,并通过原位非厄米性实现了对拓扑边缘态的调控。借助自发的PT对称性破缺,我们获得了非厄米边缘模态,其光子模态密度在链的两端显著增强。我们在厄米与非厄米两种情形下均实现了边缘模态与磁振子模态之间的强耦合。实验进一步验证,非厄米边缘态与自旋系统之间的耦合强度显著高于厄米情形。我们的研究展示了通过非厄米性设计的拓扑边缘态,为拓扑光模与物质之间的强相干相互作用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然后,王逸璞研究员给我们介绍了他们最近在平带增强光和物质相互作用方面取得进展。 他们通过设计调节谐振环的耦合强度,构造谐振环的明态和暗态。通过调节系统参数,实现磁振子与明态之间的强耦合。以明态作为中介,实现磁振子之间的强耦合,且耦合强度不随耦合距离改变而发生变化。该研究为强耦合器件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后,王逸璞研究员与我院师生展开了深度充分的学术交流。他耐心倾听师生们提出的各类问题,从腔磁振子学的前沿理论细节,到相关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拓展方向,涵盖面广泛。在一来一往的问答间,思想火花不断迸发,极大地促进了我院浓厚学术氛围的营造,激励着师生们在科研探索之路上不断奋进。

个人简介:王逸璞,男,博士生导师,2013 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本科),2018 年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博士学位),先后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研究。2020 年起任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入选教育部人才计划(青年)。在Nature Physics、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 30 余篇,研究兴趣为腔磁振子学、非厄米物理和混合量子系统。

联系我们

地址:温州大学南校区3号楼 电话:00-86-0577-86689098 传真:00-86-0577-86689528 邮编:325035 邮箱:slxy@wzu.edu.cn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温州大学数理学院 浙ICP备07006821号-1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