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信息中心 媒体数理 正文

媒体数理

温州晚报:五学子入围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 ,占据浙江半壁江山,温州为何成为“数学家之乡”?

来源:数理学院 浏览人数: 发布时间:2021-04-09

日前,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简称“数学领军计划”)选拔结果出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省入选10人,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我市入围 5 人,占据浙江半壁江山,再次打响“数学家之乡”的称号。

入围“数学领军计划”温州学子占浙江一半“数学领军计划”是清华大学今年新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面向全球招收初中生和高中生,每年招收规模不超过100人,成功入围的国内学生无需高考即可被单独录取至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据悉,为保障培养计划顺利开展,今年 3 月清华大学还成立了求真书院,采用“3+2+3”本博衔接培养模式,由丘成桐担任院长。

此次“数学领军计划”开启报名后,全国有近3000人通过了首轮资料审核。经过笔试、综合测试、面试等多个环节后,据不完全统计,只有 69 人左右入围最终录取名单。其中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一,共有11人。浙江省入围10人,位居第二,其中我市入围5人,分别是温州中学的高二学生李国京,乐清市知临中学的高三学生郑皓泽,高二学生许煊正、王铭炜,高一学生傅杰,最小的仅15周岁。

“小学那会,我就很喜欢看各种关于数学的科普书籍,感觉很有意思。到初中后,我就开始接触高等数学的内容了。”傅杰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考入知临中学后,他开始参加各种比赛,为后来参加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打下了基础。这 5 名温州学子的共同特点是喜欢数学也喜欢钻研,遇到问题后不气馁,在思考交流中一起解决。

在中国现代数学史温州创造多个“第一”自 26 岁温籍数学家陈杲攻克了一道复微分几何领域的世界难题,引发国际数学界的关注后,温州再次在数学上取得好成绩,“数学家之乡”的称号愈发响亮。

近百年来,温州先后走出了 200多位数学家,为什么数学薪火能够代代传承?

南宋永嘉学派提倡“事功学说”,主张发展商业,经商让温州人足够理性也善于钻研数字。而吃苦耐劳的温州人也经得起学术钻研的苦。“中国最早的数学专科学校是‘瑞安学计馆’,最早的通俗数学期刊《算学报》是在温州创办的,最早的地区性数学学会‘瑞安天算学社’也是在瑞安成立的。”温州市数学会秘书长方均斌说,在中国现代数学史上温州创造了许多个“第一”,奠定了“数学家之乡”的基础。

2000年温州大学曾成立以谷超豪教授为顾问的“温籍数学家群体及其成因分析”研究课题组,方均斌也参与其中,历经 11 年成果汇编成了《数学家之乡》。书中提到,近代温州中学和瑞安中学等名校不仅聘任数学名师,还成立数学社团、开展课外数学兴趣活动、定期出版数学刊物,形成了广大学生以“学习数学为先,争学数学为乐,学好数学为荣”的优良传统。当时还有不少温州学生出国攻读数学,回国后担任数学教师,带动一批有数学才智的温州学子钻研数学,如苏步青就培养出我国当代数学家方德植,而方德植又培养了陈景润,代代相传。温大苏步青谷超豪纪念馆预计5月开馆

据悉,为传承老一辈温籍数学家的治学精神和在学术界的卓越成就,我市政府还曾启动了“数学家摇篮工程”。该工程启动后,成立温籍数学家协会(或俱乐部),定期邀请温籍数学家回温举行恳谈会;筹建温州中学数学实验室、“小数学家活动中心”,开展“数学小园地”“数学小论坛”“数学与生活”等活动;定期举行温州市中小学生、高中生、大学生“摇篮杯”数学竞赛等来营造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

“政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示数学才能后,就会有更多的数学人才冒头。”方均斌说,建立温州数学名人馆和苏步青纪念馆等就是很好的导向举措,目前温州大学也正在筹建苏步青谷超豪纪念馆,计划今年 5 月建成开馆。

  wzwb2021040904.pdf

  • 附件【wzwb2021040904.pdf】已下载

联系我们

地址:温州大学南校区3号楼 电话:00-86-0577-86689098 传真:00-86-0577-86689528 邮编:325035 邮箱:slxy@wzu.edu.cn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温州大学数理学院 浙ICP备07006821号-1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